close

201705311030

【勁報記者陳金/金門報導】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辦理「三棘鱟復育放流」活動,該活動於5月19日下午15時假金寧鄉古寧村北山出海口海岸舉辦,活動邀請各貴賓蒞臨參與放流活動,並邀請地區金城幼兒園、古寧國小及金鼎國小與金門農工師生及家長約160人參加,此次放流一到二齡稚鱟八萬尾與成鱟五對,同時宣導三棘鱟及其他海洋生物保育觀念,透過現場實地參與鱟保育工作,讓漁業資源保育之觀念從小紮根,使資源生生不息得以永續利用,達到生態復育與環境教育的目的,提升學子對生態保育的認知。 金門早年處在戰地政務體制,海岸線管制人員進入,海濱泥沙交疊的灘地是鱟理想的產卵棲地,在臺灣野生的鱟已不復見,而如今在金門還可以在野外找到鱟的蹤跡,更凸現鱟的珍貴;鱟的存在,也彰顯金門潮間帶生態之美;本次放流地點為古寧頭鱟保育區,劃設以來,稚鱟數量皆持續穩定增長,而此地也是水試所每年選定稚鱟復育放流工作的重點區域,水試所將在鱟的保育工作上投注更多心力,包含辦理鱟相關的環境教育研習與到校宣導。 鱟為地區特有海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,已有4億多年歷史的灘地活化石,也是地區發展生態旅遊要角之一,金門縣水產試驗所秉持著維護金門生態永續,積極從事鱟的增殖復育放流及推廣鱟生態保育工作。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表示,十餘年來積極從事鱟的人工增殖放流,以彌補自然界生產力不足,並定期進行潮間帶稚鱟分佈與族群量調查,以及長期追蹤監測掌握族群動態,加強保護暨復育工作。 鱟為海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,其與早已滅絕的三葉蟲是近親,在4億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出現與2億年前演化為現今型式,有「灘地上活化石」之稱,由於外型像鋼盔,且雌雄成對接岸出現,故有「鋼盔魚」、「鴛鴦魚」與「夫妻魚」之稱。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,『鱟』(拼音hòu;注音ㄏㄡˋ;學名Limulidae),又名「馬蹄蟹」、「夫妻魚」,被譽為活化石,現存的鱟種類僅存3屬4種。..,分布在美洲和亞洲部分沿海中,中國長江口以南東、南海沿岸、廣西沿海、金門沿海、澎湖沿海等地有它們的身影,鱟隨著時間的推移,與它同時代的動物大都進化或者滅絕,而鱟從4億多年前問世至今,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樣貌,所以鱟有「活化石」之稱。..每當春夏季鱟的繁殖季節,雌雄一旦結為夫妻,便形影不離,肥大的雌鱟常馱著瘦小的丈夫蹣跚而行,此時捉到一隻鱟,提起來便是一對,故鱟享「海底鴛鴦」之美稱。 臺灣國家公園官網資料顯示,『鱟』Tachypleus tridentatus,別名「馬蹄蟹」、「鴛鴦魚」、「鋼盔魚」,..金門地區成對的成鱟於4-5月,初一或十五的大潮時,上岸至高潮線附近掘沙產卵,行體外受精。每窩平均100~630顆卵。胚胎孵化前在卵內會脫殼2次,在自然環境中,中國鱟的受精卵約經5至6週後孵化為一齡稚鱟,之後在高潮線附近的潮間帶生長發育,再脫殼成為二齡幼生。..棲地分佈金門的水頭、後豐港、浯江溪口、慈湖外海、古寧頭、嚨口、雞髻頭都有分佈。 『鱟』民間俚語 1、拾得鱟: 形容運氣佳,買到便宜貨,或遇到便宜事。 2、掠鱟: 一對對公母的鱟稱為鴛鴦魚,但人們卻把女人「討客兄」或男人找「細姨」而在「相好」時,被人撞見稱之為「鱟」;掠是捉的意思,頗有捉姦的味道。 3、捉鱟公衰三冬,捉鱟母衰一斗久: 成年的鱟,無論是在水裡游行,或在海灘爬行,都是母鱟背著公鱟,漁民如果捉到鱟,一定是捉一對的,如果讓牠跑了一隻,捉到的這一隻就必須放走。 4、捉孤鱟,衰到老: 捉孤鱟,衰到老。意思是說捉單獨一隻的鱟,一定會倒楣一輩子,因為鱟夫妻非常恩愛,你捉了一隻,另一隻會孤單寂寞,同時警惕世人,拆散他人姻緣,會倒楣一輩子。 5、好好鱟,剎到屎若流: 剎鱟是一門大學問,不懂訣竅者,往往會把牠剎得一團糟,比喻技術不純熟,把一件美好的事,給搞得面目全非。 (照片由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提供)

金門鱟復育放流 金寧北山海岸登場

徵信

狐狸精纏上了他?該怎麼解決?來徵信社諮詢看看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kdethl 的頭像
kdethl

kdethl的部落格

kdeth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